2018日本大學特輯

留日情報雜誌第109期精彩內容


產學官連攜 選擇大學新指標


國家級戰略推動產學合作

  日本政府推動的產學合作,與台灣最大不同,就是將產學合作做為提升整體國家實力的一項政策。關鍵在於90年代起,歐美開始推動各種專利權保護法案。日本政府意識到許多專利權被歐美回收保護後,可能導致日本科技與經濟的衰退;另一方面今後若能掌握更多創新專利,則將促使經濟與產業蓬勃,增加國際競爭力。而大學並非只是人才的培育場所,其做為學術、研究機構的長處,若能與企業互相支援且溝通順暢,必能加速創新且成效加倍。於是自90年代中期起,日本政府陸續通過許多增加大學研究經費、協助大學轉移技術至民間的法案與政策。

  因此,產學合作在日本政府報告中多稱為「產學官連攜」,強調政府官方的作用。雖同樣具有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功能,但日本是將高等教育機構與企業之間的搭配合作,做為一種國家級政策來實施推動。因此相較於台灣,日本政府對於產學合作的奧援,遍及所有類型、規模的大學與企業,絕無只偏重特定體系的狀況。而學校、企業合作目標也大多明確,或是要共同進行一項研究,或要完成一個活動。即使是實習型態,也有嚴謹的行前輔導與事後追蹤,少有發生僅是將學生派遣到企業工廠充當廉價勞工的弊病。

  

強大的日本企業資源後援

  因為受到政府方的全力推動,企業參與投注的規模與資金自然驚人。根據2015年度的實施報告書,該年度由民間企業委託大學進行研究的專案,件數有7千145件,投入金額達1百億日圓。雖然民間企業委託案的金額,僅佔整體的4.8%,但已經連續3年達到1百億以上,且委託件數也連續5年呈正成長趨勢。


多樣化的產學合作型態

合作研究

  也就是前文強調的,由校外組織提出需求,請大學代為研究,或雙方組成合作團隊,互通彼此的資訊資源進行研究。

協同教學

  由企業方提供講師與教學設備,在大學內開設特定專業領域課程。與校方主動招聘的業界現役講師不同,企業規劃的協同教學通常有其目的性(如要培育特定人才,或向學生宣傳其獨佔技術與商品)。而學生也能在此類課程中,了解業界的最新趨勢與需求。

競賽與課題

  由企業方提出需求或課題,辦理校際或校內的競賽,徵求學生提出企劃案或解決對策,再由專家與企業方人員評審。獲選者往往能得到將其企劃或作品實際上士運作的機會。
  如果「合作研究」是以教授、研究室為主導,學生往往是退居於從旁輔助或純觀摩立場,則競賽與課題完全是學生的表現舞台。而日本企業在與學校提出課題後,也通常不會袖手旁觀只等待結果,而會配合實施事前說明會與活動後講評。其中也有部分會結合上述協同教學的形式。

業界實習

  業界實習在台灣也是非常普遍的產學合作模式。而在日本,校方通常會與非常多的企業確保實習名額;選擇多樣化,但每項未必有許多名額,故鮮有將大量學生交予同一機構實習的狀況。以日本教育界的立場,實習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社會職場,並非提供人力給企業。因此許多學校並不會限制學生只能到與自己專業有關的企業實習,可按照自己的興趣、想增廣的能力與見聞,選擇報名實習項目。

地方回饋

  除了營利企業以外,日本的大學也多與各種社團組織、公共團體配合合作,這些合作方式,通常帶有回饋地方的志工活動色彩。內容可能是協助企劃地區的觀光開發,或對居民辦理社會教育等。透過這些活動,學生同樣能與社會實際接軌,培養溝通交流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成果都將是學生未來進行就職活動時撰寫履歷表的題材。且在地區發展上所貢獻過的心力,會使來自企業方面的評價上升,為就職活動帶來許多優勢。

產學合作實績影響學習資源

回到本單元大標題,在赴日留學選擇大學時,產學合作,可以是選校時一項重要的指標。從前文可了解,大學目前執行的產學合作方案,會影響到入學後的學習機會與內容。尤其與特定企業合作往來密切的學校學科,往往有機會接受該企業的提供的資源,甚至接觸到其獨佔技術。而學校學科與那些企業有密切合作,或有出色而著名的合作實績,往往在學校網站與簡章中都有刊載。收集學校資訊時可多加留意。
而更現實的一點,就是大學的產學合作績效越好,能掌握的學習資源就越豐富,營運資金也越雄厚,相對上往往能提供給學生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因此,目前也有專家指出日本政府目前推廣的產學合作政策,將造成頂尖大學與其他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畢竟越有財力、規模的企業,也會傾向先與名校合作,由本頁的產學合作實績排名表可見一斑(表1)。


※2017留學展參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