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Interview】梁同學

・掌握情報:
2020年4月到10月,是慢慢摸索日本生活以及熟悉日本留學試驗(EJU)考試的期間,等11月考完之後正式開始著手升學準備。我主要是利用學校官網及詢問語言學校老師來蒐集升學情報。
・選校考量:
在尋找自己想就讀的科系時,看了各校簡介,發現了能夠專門研究自己有興趣的人權的科系,因此基於就讀動機以及離家位置這2個理由,我只報考了青山學院大學的法學部。
・日語學習:
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覺得最難的地方就是助詞的使用,我是靠多看日語的影片提升語感,還有多唸、多聽。另外,準備日本留學試驗(EJU)方面,我一共報考了日本語科、綜合及數學這3個科目,基礎科目買參考書做歷屆考題,日本語科部份除了做歷屆考題,還練習記述(寫作)。
・文件準備:
學校要求提出的文件有:最終學歷畢業證書正本、EJU成績單、志願理由書、學校要求印刷的表格與資料等。在研究計畫書的準備方面,因為是自己想讀的科系,將自己想研究什麼、入學後如何研究、畢業後想從事的職業、想做的事,有條理的寫出來即可。
・筆試:
只考了小論文。我的準備方式是,平時多讀與目標科系有關的文章或新聞,並且關切時事,同時研究過去幾年小論文大概出了哪些題目。小論文通常會出與時事相關的問題。
・面試:
想有個好成績,就是面試前多練習,矯正發音,充分表達。也分享一下我被問到的題目,有:志願理由、未來想做的事、分析自己國家的現況等,另外面試官也會詢問筆試中小論文為何如此書寫的理由。
・整體心得:
我個人覺得在日本升學其實是困難的。不像台灣的大學有候補制度,日本的學校是成績發表之後沒合格就再見。在台灣聽到很多人說,早稻田大學只要有錢就能進去讀,真的不是這樣,如書面審查、對成績與表現的要求,名校一定是非常嚴格。沒有好考的大學,個人做了多少努力以及如何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報考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實就是校內考,EJU固然重要,但是分數頂多是學校做書面審查時一審的合格門檻,最重要的應該是掌握學校的考試方式、特色、科系在研究什麼,讓自己對學校有充分理解才是最恰當的。

・掌握情報:
我是從就讀日本語學校後開始著手升學的準備。升學資訊的收集部份,有來自日本語學校的升學支援,也有與學校同學們的情報交流。
・選校考量:
選校時最主要的考量是有無筆試,其次為筆試的科目內容。在此前提下,我一共報考了4所學校,分別是:九州大學、名古屋大學、橫濱國立大學及早稻田大學。至於選擇情報生産システム研究科,則是考慮到未來想在日本就業。
・日語學習:
大學時是在通識課學了1年的日語,到了日本後接著學了2年左右。剛開始學日語時覺得活用語的變化很難,現在則是覺得如何將想說的話順暢地表達出來這一點最難。千駄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付屬日本語學校提供完整的日語訓練,跟著學校的課程進度,加上不斷的練習就可以漸漸上手。雖然現階段仍然無法流暢地說話,但跟剛來到語言學校的時候相比,已經進步了不少。
・文件準備:
學校要求提出的文件有:出願申請書、在校成績單、畢業證明書、語言能力成績單、研究計劃書等。其中關於研究計劃書的部份,原本來日本以前對研究計劃書該寫什麼完全沒有頭緒。但千駄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付屬日本語學校有開設研究計畫書相關的課程,幾乎是手把手從頭開始教學。學校也有許多老師可以給予很多文法上或是專業上的建議,讓研究計畫書可以順利地完成。
・筆試:
考了數學、程式語言、演算法,對我來說這些科目都滿棘手的。幸運的是,在學校可以結交許多來自各國、有相同目標的同學。如果自己有不瞭解的地方,可以跟其他同學們一同討論。
・面試:
我被問到的題目有:為什麼來日本、將來的目標、為什麼出願本校等。想要在這個環節拿高分,就是事前要不斷地練習。千駄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付屬日本語學校有面試的模擬練習,讓我在正式面試的時候比較沒有那麼緊張。
・整體心得:
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升學方式與環境、加上疫情影響等原因,想在日本升學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原本也認為大概會考不上學校就這麼回台灣繼續工作。但保持著遇到挫折也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千駄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付屬日本語學校的各項支援,讓資質愚鈍的我最終也可以考上理想中的大學院。
在整個報考過程中,事前的報考計畫、各個學校的出願資料的差異以及日程,是我認為是最重要的部分。日本的報名方式及時間與台灣相當不同,如果沒有事前調查清楚,很容易發生問題造成報名失敗。這個部分在千駄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付屬日本語學校,班導師會事前請大家提供初步的報考計畫以及報名日期等情報,時間快到的時候會提醒學生。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
